“非常規油氣開發場地污染微生態機制研究”項目科技成果通過院士專家評價
2021年12月8日,中華環保聯合會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的會議形式組織同行專家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共同完成的“非常規油氣開發場地污染微生態機制研究”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由院士領銜的專家委員會對該項科技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次評價會專家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彭蘇萍擔任主任委員,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羅治斌、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黎茂穩、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徐鳳銀、北京大學教授葉正芳、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文成和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研究員李松等7位同行業專家組成。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李根生(線上)和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分別代表成果完成單位和評價機構做開場講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油氣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鮮成鋼、萬云洋教授和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衛東、云箭高級主管以及成果完成單位相關代表參加了會議,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司原副司長王德輝主持會議。成果完成單位代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萬云洋教授詳細匯報了“非常規油氣開發場地污染微生態機制研究”的項目背景、主要技術內容、創新點、國內外技術比較、推廣情況等。
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肯定了成果完成單位所做的工作,建議工作組重點敘述成果對石油污染場地修復方面的貢獻,增加成果材料的針對性和準確性。期間,領銜組織全體專家認真聽取并逐一審閱了成果完成單位提供的研究報告和各項支撐材料等。
經過認真質詢與充分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提供的評價資料齊全、完整、規范,符合評價要求。該成果針對非常規油氣開發場地污染微生態機制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取得了4項科學發現、研制了3套技術和產品系列、揭示了2項修復機理和建立了1項微生態理論,構建起原核微生物中文-拉丁文命名系統、全球微生物表型系統、深地油氣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平臺,拓展了應用領域。研究成果發表論文66篇、論著3部、授權專利28項、軟著3項,支撐了6項行業和企業標準。項目發現了非常規油氣開發場地污染微生態和環境響應機理;明確了非常規油氣場地污染特征與關鍵評價指標;發現了系列油氣新種屬并構建了全球微生物菌庫。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項目成果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意該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成果完成單位與評價專家組合影留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財經排行榜
-
2021-12-14 14:41
-
2021-01-29 11:12
財經熱門推薦
-
2021-12-14 14:41
-
2021-01-29 11:12